柴怼怼夫妻的对话录音突然在网上传开了。账号明明昨天刚被封,俩人的声音却又从手机喇叭里钻出来,理直气壮地喊冤:"我们交了多少网暴证据啊!网信办装聋作哑,法院还没判呢就先封号,这不是逼着法官戴有色眼镜吗?"这话乍一听挺唬人,可细琢磨总透着股怪味儿。
你记不记得前阵子他追着胖东来炮轰那会儿?当时拍桌子喊"合理质疑"的是他,可等网友调转枪口问他进货渠道问题,他立刻变了脸:"这简直是网暴!"更绝的是,人家转头就抱着公证处的大红章,把"证据"摞成山往举报中心送。这套操作行云流水——质疑别人是公民权利,自己被质疑就是受害者,维权姿势标准得像教科书。
可现实偏偏爱打脸。法律这根尺子还没落下来,网信办的封号通知先到了。他喊着冤枉蹦得老高,却没想明白一件事:那些被他举报的网友账号,不也是说封就封?当时他可没跳出来喊"要等法院判决"啊!这就好比有人抡着锤子砸别家玻璃,等到自家窗户碎了却捂着眼睛喊:"警察怎能不先取证?"围观群众撇撇嘴:"早干嘛去了?"
其实互联网早看透了这种套路。一边高举法律盾牌挡箭,一边把规则当甘蔗嚼——甜头自己啃,渣子往外吐。他那套"合法质疑"的话术,听着滴水不漏,可你品品这逻辑:只要没法院判决书压着,我就能往别人锅里泼脏水;可你要敢往我井里瞧一眼,那就是违法网暴!这算盘珠子崩得火星子都溅到网信办脸上了。
咱摸着良心说,法律真不是这么玩的。举报箱不是私人弹药库,规则的红线更不会只绕着某些人打蝴蝶结。如今封号的下场,活像一场行为艺术——当初他收集"网暴证据"摞得有多高,如今网信办盖下的印章就有多重。
眼瞅着这场闹剧快落幕,倒给所有人提个醒:舆论场就像公共食堂,你可以质疑菜咸了淡了,但若举着放大镜专翻别人饭盒,自己的碗迟早也会被盯上。至于柴先生心心念念的"网暴反击战",怕是要换个地方开庭了。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:等真站在被告席上那天,法官会不会翻开他写过的举报信当教材?要我说啊,这出戏最精彩的部分恐怕还在后头...
(评论区等你来辩:当"维权"成了双刃剑,怎么砍才能不伤着自己?)
#热点观察家#
锦鲤配资-锦鲤配资官网-新疆配资公司-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